问津

自有明月照山河

《黄海》影评:从韩国犯罪电影说开去

  月末,《黄海》是六月看的最后一部电影。导演剪辑版,140分钟,片子像北冰洋的海水,冰冷刺骨,带着让人窒息的痛苦。

  狗这个意象,在不同的语境下,完全可以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效果。它可以代表忠诚、美好、友谊和爱,也可以表现绝望、狼狈、残忍和肮脏。《黄海》与其说是人与人的杀戮,不如说是狗与狗之间的撕咬。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,没有谁身上不带血。

  问题还是很大的,集中在两方面。第一,写实的影像风格,矮化的警察形象,二者极度矛盾,无法调和。摇摇晃晃的手持镜头、河正宇自然流露出的生活细节等等,均赋予了这部电影纪录片般的写实色彩。与此同时,南韩警察低能弱智的形象,就愈发刺眼。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警察,抓不住一个跳楼后身负重伤的逃犯,这简直不可思议。作为典型的犯罪片,重点在于剧情逻辑的缜密,切不可让观众过多的体会到“主角光环”,尤其是在画面处理十分接地气的情况下。否则电影就会陷入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。第二,既然如此重视细节刻画,就应该力求卓越。片中蹩脚的中文,实在是大煞风景,让我非常疑惑。既然故事的背景地点之一是在中国,那么语言戏份自然是重中之重。就算电影的受众群体定位为韩国本土民众,听不懂中文,那也不能糊弄了事。这难道不是态度问题吗?另外,我原本目不转睛,盯着电影中严肃压抑的画面,没成想,人物一张嘴,活生生演成了喜剧。我深知不应以偏概全,但这的确是客观的观影体验。术语应该叫“声画对位”,用最近流行的话说,就是“把大伙儿都逗乐了,也给爷整笑了”。

  我联想到《釜山行》,甚至联想到其他的韩国黑帮犯罪电影。怎么说呢?韩国电影的调性,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,但是它们具有极高的辨识度。从模式上讲,韩国电影起码已经能够熟练的用商业片来反思历史、映射现实社会,这是我们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,也或许是现行体制下我们始终难以逾越的地方。

  《黄海》的三颗星,几乎都是私心。有时候,我不愿看到希望,尤其不愿看到黑暗之后那一点点光明。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彻底,它将绝望无限放大,直至结尾,没留下什么缝隙。在我看来,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完美,但是带有趋近完美的那一腔孤勇。最后,无论是韩黑还是韩吹,争论的前提是放下成见。只有放下已有的,才有机会发现更多未知的。

  正儿八经的评论,就此打住吧!我们一起期待金棕榈,期待奉俊昊和他的《寄生虫》。

评论(1)

热度(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