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津

自有明月照山河

《维特根斯坦传》:天才之为责任

  这些枯燥乏味的片段,从何说起?不是真正的智慧,写下来,又有什么意义呢?

  生而为人,短短数十年,我们不得不思考最根本的问题。我看老相片,黑白的,像素密度很低,画面模糊不清。但是,照片上,年轻的脸庞依然鲜活。人们嘴角微翘、若有所思的神情,好像就在昨天。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,这是孔子的感叹。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,这是苏格拉底的告诫。无数鲜活的生命,都成为过去,如何捕捉他们确切存在的痕迹?我们无从得知。只有追问,不停地追问。

 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,为什么要说实话?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我对于世界来说,是不是多余的?意识与物质,究竟孰先孰后?

  在维特根斯坦的眼里,我们必须忠于自己。这是一种康德式的绝对律令,一个人应当诚实,就是这样,没有“为什么”。所有其他问题的提出与回答,均应当在这个确定的限度之内:真实于自己是不容违背的责任。纵观维特根斯坦一生,他的确是永远忠于自我的天才。我着迷于他将一切力量和激情都投注在理论问题上的姿态。他甚至像个疯子一样,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,不停的辩驳、发问、总结,然后再度发问。他一次又一次抛出自己的见解,穷其一生,不懈地尝试去推倒那扇隔绝了真理的墙。然而,与““勇敢”、“纯粹”、“执着”、“严苛”或“缺乏教养”等一切我们熟知的经验词汇都毫无关系,他只是无限忠于自我。维特根斯坦只是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,弄清本原,这是他活下去的前提。倘若没“能力”去探寻这些,那么,自己就是世界上多余的人。这也是他在得到罗素的帮助之前,多次企图自杀的原因。

  还是那句恶俗的话,疯子与天才互相为邻。

  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。马克思是经济学家,是政治家,但是作为哲学家,他的话语,缺乏审慎的思考。他说哲学家解释世界,但关键在于改变世界。错,解释世界,是改变世界的开始。倘若马克思没有发明“阶级”和“剩余价值”,全世界工人如何联合起来,共同挣破“旧世界的锁链”呢?我们的世界由语言构成。日常语言,就是拖拉机的把手。改变语言,就有可能改变这台旧机车行驶的方向。我们不太可能一蹴而就、一劳永逸,找到或发明出完美的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,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改变语言秩序来进行不懈的努力。以微博为例,微博是充斥着当下各种声音的战场,硝烟弥漫。倘若能够发扬理性,将语言规范在一个合适的区间里,弃用一些极端化的表述,我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虽然,智慧与真理绝不可能产生在微博上。

  不要反复强调“坐而论道”与“起而行事”的差异。倘若目的一致,难道注定不能殊途同归?各取所长,相互依存,何必大张旗鼓,猛烈抨击?

  书是好书,好在资料翔实,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关切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,示人以全貌。也许是哲学术语的需要吧,翻译腔浓重,我不喜欢。最近愈发感觉到,短句,才是适合汉语言系统的精髓。以上,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,理解的太浅,仅作日记,不应公开。但刚刚发现,书评影评不能设置私密,见笑了。

  如果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,就尝试与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灵魂直接对话。英语没考四级也没关系,多看看眼神就行了。意会,不在言传。我们都十分愚昧浅薄,我们都很无知。知道自己无知,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。

  愁眉苦脸的人,终日快乐的猪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。某种程度上,人之所以为人,就在于他经常愁眉苦脸,不能终日快乐。

评论

热度(11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