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津

自有明月照山河

《寂静的春天》:阅读这本书有一万个理由

  迄今为止,关于这本书最粗糙的评语,来自身边的朋友:《寂静的春天》整整一本书,不就说了“不要使用杀虫剂因为它对环境有害”这件事吗?出于无奈,我的回答是:错,它还讲了不要使用除草剂。

  地球需要人类拯救吗?当然不需要。在漫长的时间里,地球经历过异常极端的气候变化,它安然无恙,只是地球上的生命不复存在而已。人需要拯救的,是我们自身。如果了解这一点,那么出于对自身的保护,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化学产品,因为人为制造出的化学产品,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,从而危及人类健康。

  当然,从《寂静的春天》中,还可以提取出很多主旨之外的价值。例如,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改变人们已有的浅薄认知,而在于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,拓宽公众视野。从水到土壤,再到植物、动物,化学制品对自然界的危害或许不会立刻暴露,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严重。大自然处处相通,是紧密联系的有机体。最小的剂量,在生物富集作用下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;最稳定无害的化学物质,在混合作用下也具有很强的毒性;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进行农药喷洒,也有可能影响到大洋彼岸的候鸟迁徙。倘若鼠目寸光,囿于一时、一地、一事,就不可能理解“百年大计”的意义;倘若前人唯利是图,后人就必然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。凡此种种,都在教人用综合、整体、长远的角度看问题,教人对自然怀揣敬畏之心,以审慎态度使用手中改造自然的能力。又如,阅读过程中,我不求甚解,并未仔细考证书中所举事例和其引用数据的准确性。因为,这本书的目的,是用最平实无华的语言向普罗大众解释化学制品的危害。为了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,用浅显的方法范式进行推广普及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故而,有人质疑,作者只言当下手段贻害无穷,却未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法;对喷洒农药带来的污染破坏口诛笔伐,生物学方法的弊端却绝口不提。对这些声音,我认为,它们都属于“合理的质疑”。简言之,在广大,不在高深精微。也正因如此,它打动我的地方在于焦虑。目不忍视、耳不忍闻,又要试图尽快唤醒麻木的生命,这种发自内心的焦灼,其实就是深深的使命感。

  实际上,尖锐的矛头,也直指政府和体制。所谓“有关部门”盲目行使权力,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公众对知情权和参与权。农药工业企业的大资本家和其他利益集团,为了开辟市场,维护其自身的既得利益,官商勾结,做了不少草菅人命、伤天害理的恶事。还有环保部门的不作为,科研院所和监管机构的漠视,甚至包括司法机关的不公正判决,等等。实际上,如评论所言,资本主义社会,社会公共事业天然处于有产阶级掌控之中,这并非邪恶的老板幕后操纵一切,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私有制基础上展开的必然结果。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绑架学术与媒体,来为其利益保驾护航。从这方面出发,《寂静的春天》绝非只是一本环境保护类书籍。

  我买的这一版,有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装帧设计比较精致。但是,封面背后的文字摘要太过平常。倘若是我,一定会引用这段话:

  道格拉斯法官在书中回忆了美国农业部野外工作人员的某次集会,会上讨论了杀灭蒿草的项目受到市民反对的问题,有一位老妇人因为喷药会杀灭野花而反对整个计划,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种想法极其滑稽可笑。但悲悯的道格拉斯大法官提出反诘:“就像牧民寻找牧草、伐木工寻找树木一样,寻找一株萼草或者一株虎皮百合难道不是她不可剥夺的权利?原野的审美价值同群山中的矿脉和森林一样,都是人类继承的公共遗产。”

  ——权利意识、环保意识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,这一席话说出来,果真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。溪流淙淙,鸟鸣啾啾,才称得上“春”。寂静的,是死亡,不是春天。

评论

热度(16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